(文章作者T.C.Lin 转自网络)
前言
推杆重要!推杆好玩?怎么玩才好玩?推杆可恨、可怕!?还是可爱?您了解自己的推杆规格吗?您的推杆够好了吗?…………抱歉!一口气问了一大串,因为,我要抛砖引玉斗胆回答以上问题,如果有误谬之处,请您来指正、补充,谢谢您了!
一、Length(长度)和Lie(底角)的调整
一般而言,推杆的长度和Lie的大小取决于球员的身高、手长及俯视弯腰的深浅等因素,建议您将Lie配合长度的增减,来找到自己感觉最自然舒适的角度,通常调整后让您的眼睛能直视球的正上方为宜。进阶的来说,倘若您的推杆方式是以钟窍升D、偏向直上直下一字型的路径,建议您尝试较直挺的Lie,相对的较平躺的Lie则适合圆弧的路径,其推杆方式类似开门关门、甚至是敲击。再者,当您发现球路有偏左的倾向时,可适度将Lie调小(变平些),若有右开的情况,则调大(变直些),如此一来应可达到部份校正效果。而长度的增减也影响Swing-weight的轻重,过度的加长或裁短都不理想,除非杆头或杆身有调整空间。
二、Off-set(杆面后移)的调整
一般而言,Off-set的设计可以弥补送杆的不足,协助扎实的击球,但是过多的,Off-set会导致杆面容易左关,为进阶球员所不喜欢,您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来调整。进一步来看,倘若您习惯以左手主导(就右打者而言),以拉击的方式推杆,则较多的Off-set可能会适合您;相反的,如果您的右手较为强势,则较少的Off-set才可能是您的最爱。当然,教科书上的主张是两手要均衡施力、甚至不可用力,以肩膀来主导推送,但是在现实面上,由于天生习惯使然,总会有偏重的一边,而您可以调整Off-set的角度来补偿。此外Off-set较多的球滚动较慢,适合快速果岭,反之Off-set少则因惯性大而比较会滚,适合慢速果岭,您也可以酌情调整。
三、Weight(重量)的调整
通常杆头的轻重纯属个人主观上的好恶,有人习惯较重的杆头感以利于脐、滑行,而有人却喜欢轻的杆头,感觉比较利落利于使用手腕的巧劲来控球。就球速而言,击球稳定扎实的高阶球员,在杆头加重后球变得更沉稳、球质重、更会滚,但是若遇到快速果岭,则要适度减重来控制速度。建议初阶的球员可以从重的先推,让您明确感受杆头重量,使推杆轨迹稳定、手腕角度与杆面也不会偏移之后,再逐步减轻重量以求控制。
四、Loft(杆面角度)的选择
Loft是杆头出厂时就固定的,除非有车床可以加工修改,要不然是没有调整空间的,所以购买时就要慎选。一般美、日品牌的推杆在3~5度之间,适用于快速果岭上,但是用在台湾的超慢速果岭会变得容易弹跳、球速不够、容易受草纹影响,此时除了在推球动作上,用「上刷」打Top来加强球的正旋外也别无他法。另外值得一提的是,除了一些精密车床车出的高价推杆外,一般铸造压模的中价推杆的杆面细看之下大多不够平,建议您用粗、细砂纸包覆压克力片或木块以手工反复研磨,可达到平整、光滑、亮丽的效果,加工过后推杆的准度与信心度当然也大大提升。但是,这种工法适用于较软材质的铝青铜、烙铜、软铁、铝合金类、较硬的不袗和杆面镶嵌类则无法适用。
五、Grip(握把)的装配和自制
握把有各种尺寸和材质、造型、颜色可以装配,其粗细、重量也间接影响您的重量感(Swing-weight)。一般而言,细握把适合善用腕劲、指尖灵巧的人,粗握把可以限制腕部的活动,适合倾向以肩机械钟摆的人,但是球感稍差。型录上都有注明握把的内径和外径尺寸,您必须量好杆身的粗细后选择适当的型号,把细杆粗很难装进、把粗杆细要多缠几圈双面胶,都不是正常的工法。但是如果已经是装配好的成品如何修改?粗改细用砂纸磨、细改粗可外缠网球拍用人造皮,而我喜欢自制握把,先来一层双面胶、在缠一层橡胶皮、接着以电胶布固着兼调粗细、再外覆皮革、上下用黑色油线捆绑、再用配件套牢,真是美观、实用又独具个性与品味,您也可以做看看。
结语
推杆的修改是一门专业,您当然可以请师傅代劳,但是总是不如DIY来得有趣、并且贴切自己的需求,毕竟推杆是14支球杆中与我们最亲热的伙伴,因此我鼓励大家勇于突破传统设计,将推杆的艺术与技术层次升华到人杆一体的完美境界,利用各种调校方式变化不同的搭配组合,衍生出多采多姿的推杆表现,让您在面对高尔夫生涯中各种阶段、各种状况之挑战时有亲密的战友为伴。请您务必用创意、耐心找出最适合您的推杆规格,将推杆的性能发挥到淋漓尽致,届时它所带来的回馈绝对超乎您的想象!
调整球杆需要用到一些工具、五金、耗材,您可以找熟识的球具店商借,也可以自备,但不须太复杂,多用脑筋发掘代用工具,玩起来才有成就感,加油!